冯异课题组从分子拓扑学揭示任脉腧穴作用机制
2021年4月8日,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我院中西医结合学系冯异课题组利用先进的组织透明化和近红外II区光学成像研究任脉腧穴的文章“Spatial topological analysis of sympathetic neurovascular characteristic of acupoints in Ren meridian using advanced tissue-clearing and near infrared II imaging”。文章通过与复旦大学数学系吕志教授和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张凡教授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分子拓扑分析,为中医针灸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依据。
本文的第一作者胡薇是复旦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生。大学一年级暑假,通过团委组织的活动进入中西医结合学系冯异老师课题组。因为外祖父和母亲都是中医,其对中医极感兴趣,又存在很多疑问。五年多来,她勇敢和坚持地面对这些中医领域的高挑战课题,一步步累积经验,锲而不舍,终于发表了高水平针刺研究论文。在学期间,胡薇同学以多个创新性课题分别获得“正谊学者”、“卿枫项目”、“福庆学者”的资助,荣获首届上海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论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复旦大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多项荣誉,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SCI论文5篇,发明专利1项,连续五年获得奖学金。并在2019年暑期,在全球百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科学家Karl Deisseroth教授实验室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国际视野和科研思维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复旦大学数学系博士(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陈君达、先进材料研究院博士生孙彩侠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Aaron Hsueh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具紫勇、夏勇副教授也参与指导本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