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上,基础医学院第三期“科学人文论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顺利举行。疫情虽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但封闭隔离的时光,也能让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放慢节奏,去思索科学的意义。应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教授之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研究员作为本期论坛嘉宾,为大家讲述了他科学背后的故事。此次论坛由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从事代谢与生物钟方向的刘浥老师主持,williamhill官网及兄弟学院等300多名师生上线聆听学习。
论坛伊始,俞强老师首先提出几个疑问:什么是科学?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并以自己的四段科研经历入手,讲述了他对科研的感悟。特别是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Michael Rosbash实验室读博期间,参与果蝇生物钟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工作,发现了生物钟基因,这也是Rosbash 2017年度诺贝尔奖的主要发现之一。俞强老师总结了自己所有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发现"新物质、新关系"展开的。提醒同学们要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科学的研究和创新需要发现新物质和新关系,这些引发了在线师生对科学和创新的深深思考。最后,俞强老师分享了参与诺贝尔奖项目研究对科学工作的几点启示,也是给同学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建议:一是好奇心,对科学的热爱和坚持,寻根问底;二是物质观,发现新基因、新分子和新功能;三是实验证明的手段;四是重大科学问题,包括普遍性的、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
报告完毕,刘浥老师对俞强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主持会议进入提问环节。在线师生纷纷给俞强老师留言提问,俞强老师认真并详细回答了各位师生的问题并寄语同学要保持好奇心、勇于寻根问底,静心做好科学研究。最后,各位师生向俞强老师表示感谢,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