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赢得抗疫攻坚战的胜利、全国疫情形势全面向好之时,我们迎来了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回归。朱畴文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也是中山医院第四批、上海市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领队。五月八日中午,我们有幸邀请到朱院长与医学生面对面,交流抗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受线下人数的限制,我们的分享沙龙同时在智慧树直播平台上开放,有1200人在线观看,并参与互动。
在此次沙龙中,朱院长和我们一起回顾了抗击疫情过程中一些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分享了疫情防控中如何动员和优化医疗资源,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武汉疫情阻击战中的惊心动魄和医护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作为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领队,朱院长说道:“我作为领队的角色更多的是协调、安抚、鼓励,并且以医生的专业敏感来推动医疗队的工作,而不是做个传声筒。”他和我们分享了许多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经历的小故事,既有医疗队成员刚到武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也有艰难战疫背后令人感动的温暖。
“这段时间,我在武汉的感触是,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而这些事情是非专业的人所做不到的。”医学生们要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朱院长用这四个“敬畏”与大家共勉。他也希望我们医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发声、科普宣传、辟谣,为医疗信息市场的发展规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线上和线下的同学们向朱院长提了很多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从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一些工作细节,到医学生在疫情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再到未来的医疗资源分配和人工智能的运用,朱院长的回答启发了同学们更深入的思考。大家受益良多,也深深体会到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此次沙龙中,同学们都收获良多,也写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每一位敢于逆行、肩负使命的医疗工作者都应该被高度赞扬,没有他们在一线的艰苦付出和奋斗,这场抗“疫”想必更加旷日持久。大家都认为医疗工作者是伟大的,是崇高的,这一点固然不错,但是在医疗工作者们眼中和心中,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在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与职责。我想,这种不用提醒就流露出的自觉才是最伟大的吧。
——18级基法班 曹悦莹
听了朱畴文教授的分享,我感觉他是真正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医者,而不是“官”。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深深为之感动,这才是最应该听到的最能激励人的战“疫”课。虽非临床专业,但我愿如他所言,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让世界更好。
——19级基法班 张仪
所有感触可以用老师最开始PPT上的文字来形容:没有至暗时刻,只有团结起来,不断探索前行。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老师批判个别自媒体。疫情期间,谣言四起,即使电视新闻每天都在进行正确的科普,也依然阻挡不了谣言的浪潮。希望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素质,对谣言给出正确的判断,不要让虚假信息为隔离之中人心惶惶的群众压上那最后一根稻草。
——19级基法班 邵晓宁
听了朱教授讲述的医疗队抗议期间的故事,我看到了更多一线医疗工作者的经历,朱教授将他们的心情从有些忧心灰暗,到担忧逐渐缓解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既是一往无前的英雄团队,又是一个一个情感丰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但用医术拯救病人的生命,更用细腻的内心去鼓舞自己的病人,就如同网上所流传的医务人员推着卧床的老人同去欣赏夕阳的那张照片,驱散的不止是一个患病老人的绝望,更驱散了笼罩一方水土的阴霾。朱教授告诉我们的是,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特殊但又并不特殊,我们仅是做着我们的本职工作,但我们的知识技术、我们的人文关怀却是在这种时候于社会最坚实的倚靠,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始终忠于我们应做的每一件事,对待的每一个人。
——19级临五二班 綦志
医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幸运地进入这个专业学习就要好好把握。在武汉的支援应该是很煎熬的一段时间,朱教授在叙述的时候也会落泪、陷入沉默。但是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教授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责任感,一种担当。在武汉经历过的感动在大多数时候胜过了经历的那些苦难。教授说医学生好应该起到科普的作用。这个年代有太多想要博取眼球的自媒体,有太多被歪曲的话语,有太多谣言。我们也许不能做到把所有的这些负面消息全部消除,但是只要有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去做。能改变多少人的看法就改变多少人,能引导多少人明辨是非就引导多少人。Every bit counts.开始可能只是少数人的行动,最后就会是所有人的积极参与。这次的疫情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没能更多地参与是一种遗憾。这次的疫情也告诉我们还有能改进的部分,希望自己能是未来的一部分。
——19级临八二班 王洁茗
跟着朱院长的脚步回顾抗疫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平凡的人在特殊时刻、特殊环境,用热血与忠诚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我们作为见证者和未来的医学工作者,应该牢记这份触动,坚定理想信念,勇敢担负起肩上的责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