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根据学校“作风建设年”的统一部署,制定《基础医学院推进作风建设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由支部牵头,在全院教师中开展开展一次“为人、为学、为师”的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师德师风“支部微课”,围绕大师大家、身边榜样等好老师进行学习,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以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在这过程中,学院党委强化“中场线”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习教育,并重视过程指导,加强督促保障,充分激发系室支部“生命线”活力。全院12个教工党支部,共179名党员参与此次作风建设“大讨论”,大家围绕主题,结合自身感受,谈学习体会、谈差距不足、谈发展愿景,并总结形成了8万多字的“支部微课”讲稿和120多分钟的微课视频资料。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党支部、药理学党支部、病理学党支部和中西医结合党支部在“支部微课”中都分别学习缅怀了一级教授徐丰彦、张昌绍、谷镜汧。党员们观看学院为三位一级教授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学习缅怀他们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爱国荣校的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有的党员讲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爱岗敬业是师德师风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学习这些先贤大师就是要学习他们做一个大写的人,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病原生物学系党支部在“微课”中观看了《朝闻天下》《新闻联播》“家国栋梁”栏目对闻玉梅院士的专访。闻老师是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一直以来她都把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视为教师的天职,她说过“我做科研,不是为了发表论文,也不在乎论文分值,而看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受闻老师的影响,有位党员就聚焦宫颈癌研发出一种蛋白药物--“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虽然这项研究发表的论文分值较低,但他说每当听到医院或企业反馈来的一些病人对产品认可及感谢时,他都非常高兴。他说如果不是闻老师的感召,就没有这个产品出现,也不会有患者用上。
法医学系党支部的“微课”邀请赵子琴教授讲述她42年的从教经历,她首先讲到师德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尤其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更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借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或者对某位老师的不满,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成为良师益友。而回顾自己42年的从教经历,从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到开辟法医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赵老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讲到动情处,这位中国资深女法医,也情不自禁激动落泪,支部党员也都被她执着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所感染。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党支部和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的“微课”以“‘红旗爸爸’背后的故事”进行展开,结合李文生、张红旗、严钰锋等党员教师在《基医师道▪匠心》中“手拼人体骨骼”、“双手绘人体解剖图”、“催眠小兔兔”的三个视频进行探讨。在基础医学院,像李文生、张红旗、严钰锋这样投身一线教学,身怀绝技、心怀学生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在每堂课上都有“金句”和亮点,帮助学生在艰深的专业领域记忆与探索。每到学期结束,同学们都会自发地为他们送上感谢的祝福语,而他们则一年一年保留着这些最质朴的文字。一位党员说“有时工作累了,翻几页,好像又能感受到拼搏的意义,一切都很值得。”这种爱生如子的传统也正是基础医学院代代相传的师道精神。
细胞与遗传医学党支部的微课主题是“身边白求恩式的医学专家”David Saffen教授,David教授无论备课还是修改论文,都精益求精,为此经常加班熬夜。并且David对学生很负责,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为了还没毕业的学生,仍坚持一个人守在中国,陪自己的学生毕业。作为一个外教,也作为一个师者,David无疑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支部党员纷纷为David教授点赞。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党支部、免疫学党支部的海归学者都比较多,他们既有着深厚的学科历史积淀,又能站在国际前沿开拓创新,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有的党员说到,医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来说更加繁重,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把国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科学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揭开生命的奥秘任重道远,即使是经典也需要面对挑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此次,不少支部也邀请党外教师一起参与“支部微课”的讨论,大家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家谈为人为学为师不忘初心,通过师德师风的“支部微课”,发挥支部的“生命线”活力,激发教师党员这个重点半数,并带动全体教师这个最大多数,在学院中切实营造人人有榜样、处处有典型、个个创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