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理生物学临床实践转化”国际研讨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6-05-16

        5月13-14日,第一届“肝脏病理生物学临床实践转化” 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大会共同主席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和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闻玉梅院士分别发表开幕致辞,并为参会的上海市肝病研究所7名“顾问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会议邀请了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汤钊猷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的王红阳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树森院士、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Pei-Jer CHEN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肝病研究中心的Guadalupe GARCIA-TSAO主任,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的George LAU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肝病研究中心的Jacquelyn MAHER主任,德国美因茨大学大学分子和转化医学中心的Detlef SCHUPPAN主任,美国西奈山医学中心移植研究院的Myron E. SCHWARTZ主任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移植研究中心的Mark A. ZERN主任在内的肝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中外顶级专家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国内外近500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本次国际研讨会共分八个专场,采用大会报告的形式,围绕肝脏临床实践转化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介绍并展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移植、肝癌、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干细胞在肝病中的应用、门脉高压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受邀专家及与会代表还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肝病研究所执行所长沈锡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本次国际研讨会不仅加强了复旦大学肝脏病学专家与国内外前沿科学家之间、青年科学研究人员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更为临床医生与科研专家之间提供了高层次的交流协作平台,为推动复旦大学转化医学的发展、提升复旦大学肝脏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水平,奠定了深厚基础。

 

        延伸阅读: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于2014年3月2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挂牌成立。研究所整合复旦大学在肝病领域的临床和科研力量,依托上海、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形成基础和临床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和转化医学平台,重点研究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和药物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重要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

         研究所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合作发展的理念,先后与美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顶级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该研究所力争在5年内挤升于亚太地区前沿。